找到相关内容717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释尊时期的分教和阿含经的集成之研究

    释尊时期的分教和阿含经的集成之研究  林崇安  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教授  教育 ? 2004年  目录   一、前言   二、释尊初期的教导   三、释尊初期的偈、经流传   四、释尊中期的...是故汝等,知色无我,故生诸疾苦,不能作如是色,不作如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应知。…是故当知!诸所有色,若过去、若未来、若现在,若若外,若粗若细,若胜若劣,若近若远,如是诸色非我,非我所有,非属于我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647085.html
  • 华严经普贤行愿思想之研究

    法性身。   (7)实相礼:实相无相,不论是内外诸礼,自佛,外观他佛,性皆空寂,体用不二,即能所无能所,则自他双泯,证入法性,悟无生法忍,都是同一实相的法身体性。   (8)大悲礼:大地一切苦恼众生...有弥勒菩萨,一一菩萨前,皆有善财,一一善财,皆悉合掌回顾。一善财之身,遍入一切善财身,一切善财身,皆摄归一善财身,互遍互融,互摄互入,如灯镜交光,重重无尽。善财童子当下便证得一切境界庄严藏解脱门,...

    杨政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647456.html
  • 支道林思想之研究

    其所谓“无心”,是由忘无而后妙存,妙存而后尽无,尽无而后忘玄,忘玄而后无心等之推论过程而得。然无心之义,亦如金刚经所谓三心之不可得,即过去之心不可追,现在之心不可存,未来之心不可求,如此“其心,心...、无心、至人观作一比较,及其主超越之思维、立逍遥之新义、创顿渐之学说等思想特微,试述于后,以谋对魏晋玄学与中国初期佛教思想之交涉,有一浅近之了解。  一、支道林思想之核心  支公乃东晋时代较为近乎...

    刘青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647458.html
  • 巴利学研究纪要:1995-2001(1)

    Nalanda Mahavihara)负责进行。那烂陀寺于是纠集学者积极进行这项任务,并先行刊出三藏部份。可是后来工作延缓下来,不久之后整套三藏竟已绝版,甚至一些单册也无法取得。有鉴于此,研究所(...VRI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. 研究所 A Report on Pali Studies : 1995-2001 Tsai, Chi-lin 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747508.html
  • 禅宗大纲

    而为大慧宗杲与宏智正觉相对立之禅。宏智正觉者,洞宗丹霞子淳禅师之法嗣也。著默照铭及坐禅箴等,扇扬默照之禅风。所谓默照禅者,清心潜神,默游,彻见法源,无芥蒂纤毫作障碍。廓然亡像,如水涵秋;皎然莹明,...别传者,此宗向上之作略,不施设文字,不安立言句,直传佛祖之心印也。分佛教为显密二教,则密教以外皆显教;又自教教外分佛教为二,一曰教,又称教下。一曰禅,又称宗下,或曰宗门。如说法明眼论云:南天祖师分化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3447590.html
  • 论净土 念佛法门在菩萨道的定位

    时,思惟佛(乃至其国土)的种种功德庄严,依此逐次扩大、深远,得三昧、入实相,35不单是念佛名号而已。  B. 观佛色身:近似于一般所谓的像、观相念佛。依照各经论所说,多从藉由眼观佛像而渐达离像的...17以上乃《十住》对欲求易行道的行者所应修持内容之概观。  另外,如《阿弥陀经》的“执持名号”,《无量寿佛经》的“净业正因”、“十六观行”,《往生论》的“五念门”。18如是种种,在经论传至东土后,各...

    释宗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247596.html
  • 一行禅师著:观照的奇迹 (2)

    一切物质色相的观念中解脱,感受到虚空无限广大的禅定境界)、识无边处定(vijnananantyayatana,指摆脱外界虚空的概念,进而体认到意识无边际的禅定境界)、无所有处定(...到达的境界。  或许你想体验其中的滋味,无论哪一种都可以,关键在于绝不要让「觉知」和「觉知的对象」分离。只要保持觉知,身体、山峰或河流都会成为你的心。  我们的困惑来自于区分与外的二元对立观念  你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547603.html
  • 唐代天台忏法

    老宿尽致敬重[42] 。  从以上志远和尚二十余年修行法华三昧,礼忏不懈,又以一心三为宗之资料来看,其应可谓传承天台法脉者,但在《统纪》中却将其名置于「未详承嗣」之处,这应该是指「有功教门,...[48] 」。此句话已说明了修行《法华三昧忏》时,应将《摩诃止观》中第七「正修止观」之十境十乘观法运用于修忏时之观心。十境十乘观法乃四种三昧运作的之法,如此事理融合,才是《摩诃止观》正修止观之要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347851.html
  • 日本权田雷斧著 王弘愿译:密宗纲要(3)

    日如来为诱接印度祠火之婆罗门,使舍外道之邪护摩,而归於如来之正护摩,而说此之火法也。其法有二:曰、曰外。行者之自身,本尊之火天,坛上之炉及火也,俱六大之所成,而住於本不生际。是三平等,而住心於「心、佛、众生」,三无差别之,以此观智之火,焚烧隔历不融之迷执尽,曰「护摩」。以其但为心,不涉於事法故也。又炉者以不动不转故,是为法身。本尊有召请发遣之法故,是为报身。行者为护摩事业故,是为变...

    日本权田雷斧著 王弘愿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147928.html
  • 证悟

    他告辞饭山,在二十六岁以前,昼夜热衷于参禅思惟,以致罹患不治之病,后拜访山城白川,深山岩窟中的白幽仙人,受观法。其后之修炼得悟,彼叙述于《夜船闲话》:30   徐徐归来时,潜修,才未满三年,从前...修习观佛三昧、不净观、慈悲、无常等禅定,但是尚未达到根本定,所以依照欲界心之阶位,可能是指《俱舍论》中的三贤位。16 第二、种姓地,巴利佛教称为gotrabhū,是即将成为圣者的前一阶位,相当于《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848013.html